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制度:世袭制是主要军事制度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是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七年级上册历史有什么重点
〖壹〗、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如下: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贰〗、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元谋人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近来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叁〗、一:秦王扫六合: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 韩,赵,魏,楚,燕,齐。
〖肆〗、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伍〗、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 70万年-20万年,学会使用火并保存火,模样与现代人相似。山项洞人:距今3万年,人工取火,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爱美意识。

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制度:世袭制是主要军事制度
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制度:世袭制是主要军事制度 东吴的军事实力仅次曹魏强于蜀汉。东吴降晋时有兵二十三万。蜀汉降魏时带甲士十万二千。东吴比蜀汉兵力多了一倍。 东吴和曹魏,蜀汉一样也采用世兵制为兵役制度。但是和曹魏的士家制蜀汉的世兵制不同,东吴还实行世袭领兵制。
东吴的将领们通常集军事、政治、经济大权于一身,与曹魏的兵役制度不同,由于东吴采用世袭领兵制,将领对士兵有很强的控制力,因此士兵的家属可以随军。东吴只需以将领的家属作为人质,就可以控制军队,而不需要像曹魏那样以士兵家属为人质。孙权甚至曾嘲笑曹魏的兵役制度“及离闲人骨肉,以为酷耳。
曹魏行使的是募兵制度,而东吴则行使的是部曲制度,虽然这些制度的不同,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能够增强自身军队实力。这两个军队制度最大的差别,也很明显,对于吴国来说,他们军队制度更适合防守,而曹魏的军队制度则倾向于侵略。

三国时期部队体制
军事领导体制:三国形成时期,起兵将军或王,都打着汉王朝旗号,亲自领兵,以其幕府为军事指挥机构。曹丕称帝后,魏军权集中于皇帝,置尚书、中书二省长官为军政辅佐。尚书省之下设五兵尚书曹,为处理日常军事要务的专门机构,并分置中兵、外兵、都兵、别兵和骑兵五曹郎,分理不同军队事务。
三国时期属于乱世,包括三国之前的汉末群雄割据,那也属于乱世。只要是乱世那就需要打仗,而打仗必然离不开人,而有了人去打仗,又不能让他们随意行动,也要受到管制,所以这就导致不同的军事制度和编制。
魏蜀沿袭汉制,正规编制是部(1000)、曲(500)、屯(100)、队(50)、什『10』、伍『5』部是基本的战术单位,首长为都尉。将军则有数部。所谓大将军5部。营是驻屯地域或者荣誉称号,不是正规编制,一般也在千人左右。四军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军事领导体制 三国形成时期,起兵将军或王,都打着汉王朝旗号,亲自领兵,以其幕府为军事指挥机构。曹丕称帝后,魏军权集中于皇帝,置尚书、中书二省长官为军政辅佐。尚书省之下设五兵尚书曹,为处理日常军事要务的专门机构,并分置中兵、外兵、都兵、别兵和骑兵五曹郎,分理不同军队事务。
中国三国时期(220~280),魏(曹魏)、蜀(蜀汉)、吴(孙吴)封建割据,鼎足而立。其军事制度基本沿袭汉制,但又有所变化,主要是建立中、外军体制和实行世兵制。曹魏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军是曹氏父子以及后来的司马氏直接统辖的部队,前期较少,驻于京城之中,后期庞大,渐扩驻至城外。
都督制,是划分辖区、指定主将统一领导辖区军事的制度,是三国军事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都督制始创于三国。创立的背景是:曹操的军队大量来源于群雄和豪强,是其部曲的联合。这些部曲,内部依附性极强,难以进行改编,彼此间又互不统属。曹占区扩大以后,曹操不可能处处亲临各地,去统一指挥各支部队。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分别是?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得于从袁军叛逃的许攸(曹操同乡)的帮助,曹军转败为胜,获得胜利。
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就三国三大战役来说,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袁绍。到了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合击败了强大的曹操。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是指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之间的官渡之战、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大军的赤壁之战、还有章武元年吴军和蜀军之间的夷陵之战。A项错误,潼关之战不特意指明的话,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建安十六年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这场战役又称为渭南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如何看待三国时期魏吴两国的军队制度?
〖壹〗、比如吴国的部曲制度,由于军队当中的姓氏军都是顾及自身利益,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才尽力,这也导致吴国在本质上一直以防守的姿态在三国中立足,而且防守战还是多以胜为主,进攻战多以败告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部曲制下的姓氏军这时候卖力些。
〖贰〗、两国之间的军制都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只不过两国所侧重的不同,吴国更偏重于防守,而魏国的募兵制则更偏重于侵略。魏国的募兵制是直接在外招募士兵,魏国经过多年征战,大营士兵逐年减少导致魏地军营田地无人耕种,于是对外招募是比较好的选取。
〖叁〗、军队构成:三国形成时期之初,各起兵将领以将军亲自统军,兵力较少,并集中使用,实各为一支军队。
〖肆〗、总的来说,魏蜀吴三国在变革中的军制,不仅关乎军事实力,更是他们各自战略定位和国家治理的体现。这种变革与调整,最终塑造了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

关于历史的选取题
〖壹〗、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哪个条约?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答案:辛丑条约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多少年?A 1949年 B 1911年 C 1840年 D 1895年 答案:1840年 3。
〖贰〗、埃及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前有座狮身人面像。那么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哪个更古老呢?()A.狮身人面像更古老一些。这是通过研究它的底层得出的结论。B.狮身人而像在金字塔的前面,是为了保护金字塔,所以金字塔更古老。
〖叁〗、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典型代表是 A.半坡聚落 妇女在母系氏族公社里受到尊敬,是因为她们: C 是生活和生产的组织者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肆〗、最佳型选取题(程度型选取题)是单项选取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