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时间,原因,结果,意义?

hxj 文史百科 5

本文摘要: 其实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历史意义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西安事变的时间,原因,结果,意义?,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历史意义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列举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结果、历史意义;时间:1936年12月1...

其实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历史意义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西安事变的时间,原因,结果,意义?,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历史意义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列举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结果、历史意义;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结果:和平解决;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1936年日本侵略者向华北逼近,华北局势危急。当时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张学良身负国恨家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中华民国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时间,原因,结果,意义?-第1张图片-文史

简述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__

〖壹〗、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可见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中国共产党的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贰〗、西安事变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起因: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杨进攻陕北红军,张、杨苦劝蒋介石联共抗日未果。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即为“西安事变”。

〖叁〗、结果: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影响:“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肆〗、西安事变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社会矛盾的转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进入抗战状态。这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由分裂到统一,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伍〗、西安事变的起因 起因: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杨进攻陕北红军,张、杨苦劝蒋介石联共抗日未果。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即为“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时间,原因,结果,意义?-第2张图片-文史

简要说说西安事变爆发的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__

【答案】:西安事变是当时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历年来考查的重点之一。考生应该重点把握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经过、发生后各方的反应,还有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西安事变意义: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的要求。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可见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中国共产党的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意义: 停止内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内战暂时停止,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争取了时间。同时,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团结一致对抗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直到蒋经国去世后才获得释放。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它标志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尝试,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由分裂到统由专制到民主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时间,原因,结果,意义?-第3张图片-文史

西安事变时间,西安事变是哪一天

〖壹〗、西安事变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贰〗、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叁〗、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它的另一个名称“双十二事变”也由此而来。这场事变发生的目的是为了劝说蒋介石改变他的既定国策,停止与共产党的内战,使得革命党和共产党一起联合起来抗日。

〖肆〗、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1935年,共产世界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1936年8月15日,共产世界要求中共与蒋介石进行和谈。

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时间,原因,结果,意义?-第4张图片-文史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壹〗、【答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既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同时也是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胜利。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使国内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从而使西安事变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由此奠定了国共二次合作的基础。

〖贰〗、历史意义: 停止内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内战暂时停止,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争取了时间。同时,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团结一致对抗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内战对抗走向联合抗日的重要转折点。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背景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走向合作,共同抵御外敌的道路。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更是民族危机时刻的一个重大胜利。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也反映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胜利。 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内内战局面。 西安事变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将国内战争导向了抗日民族战争。 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利于中国当时的和平团结局面。

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时间,原因,结果,意义?-第5张图片-文史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壹〗、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张杨两将军发动事变是为了逼蒋抗日。

〖贰〗、西安事变历史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对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作用。

〖叁〗、西安事变的意义是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的机会。

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时间,原因,结果,意义?-第6张图片-文史

西安事变发生在哪一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为了逼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结果:和平解决 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一事件被称为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内内战的结束,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并最终导致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每年的12月12日被定为西安事变纪念日。

年l2月12日,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2』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有国内战争走向抗日长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时间,原因,结果,意义?-第7张图片-文史

标签: 西安事变 杨虎城 张学良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