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元朝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

hxj 文史百科 10

本文摘要: 很多朋友对于元朝的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和元朝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元朝疆域有多大?万平方公里(1330年)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很多朋友对于元朝的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和元朝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元朝疆域有多大?

万平方公里(1330年)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元朝疆域是1372万平方公里(133年)。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在北方,西起今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在东部,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

元朝国土面积:21274万平方公里 (元朝时期中国疆域面积最大)忽必烈在位的时候中国疆域最大 在北方,北到北冰洋;西起今 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在东部,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

元朝版图面积:1372万平方公里 (1330年)。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

元朝的疆域有1372万平方公里(1330年)。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元朝由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其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

元朝的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元朝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第1张图片-文史

中国元朝时期的地图

〖壹〗、元朝疆域空前广阔,东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至暹罗,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元朝实行一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处理政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贰〗、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先后消灭金国、西夏、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完全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叁〗、年,元世祖攻灭南宋一统中国。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皆在元朝统治范围内。自灭南宋后虽然多次对日本、缅甸、安南、爪哇等国有所冲突,然而疆域大体趋于稳定。

〖肆〗、元朝最大时的地图,1372万平方公里 (1330年)。元朝地图北边都是到了纸的边界是因为到了北冰洋。

〖伍〗、元朝初期 元朝后期 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千米。

〖陆〗、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

元朝的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元朝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第2张图片-文史

求助:元朝的行政区划???

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1279年,元世祖攻灭南宋一统中国。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皆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直辖地区 元朝将首都大都及附近的地区称作“腹里”(即中心之地),包括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和内蒙古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接管辖,不属于任何行省。

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两个单列区划: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今西藏)。

县是最基层的行政区划,和现在的县没有区别。元朝的官品没有记载,明清的州分为直隶州(带县,由省直管)和散州(不带县,而隶属于府)。直隶州知州为正五品,略低于知府;散州知州的地位与知县(县官)略同,但品级要高得多,为从五品(知县为正七品)。

其间从伐金到灭宋,历经70余年,平宋以后成了元朝的行政区划单位。 元英宗至治时(1321—1322年),全国划分为12个一级行政区:1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中书省为中央机构中书省的直辖地区,又称都省、腹里,包括今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和内蒙的部分地区。

元朝的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元朝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第3张图片-文史

元朝行省制度的前十行政区划和两个单列区划具体是哪几个?

〖壹〗、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两个单列区划: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今西藏)。

〖贰〗、清朝地方比较高行政区是“省”,即所谓始于元代的行省制度。

〖叁〗、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藏、青、川)。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5』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6』清代:省、道、府、县。

〖肆〗、蒙古地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岭北行省,被元代前十实土行中书省之首,政治军事中心和林。

〖伍〗、在这前十行政区域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3』管理:①行省成为比较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②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元朝的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元朝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第4张图片-文史

元朝行政区划的介绍

〖壹〗、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1279年,元世祖攻灭南宋一统中国。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皆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贰〗、省下有路、府、州、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

〖叁〗、元代统一天下后设立了中书省及十一个行中书省,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行政区划上有省一级行政单位出现。中书省,辖今河北、山东、山西三省,以及河南的北部和内蒙古的东部南部。河南江北行省(治卞梁路,今开封市)。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地区及江苏、安徽、湖北三省长江以北地区。

〖肆〗、中央:中书省-全国比较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包括管理北方的岭北行省、管理东北的辽阳行省和西南的云南行省等)。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伍〗、直隶于行省的府、州称为直隶府、直隶州;隶于路的府、州,称为散府、散州。当时与路平级的直隶州、直隶府为数不少。另外,元仿宋的“军”行政区划,置有军和安抚司,为数不多,都在边境少数民族的区域内置设。军有直隶于行省的,也有归路统辖的;安抚司都直隶于路。

元朝的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元朝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第5张图片-文史

1.简述元朝的行政制度及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2.简述元朝民族融合的情况...

〖壹〗、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以及总制院(1288年更名为宣政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中央机构 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枢密院,执掌军事。御史台,负责督察。地方行政机构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简称 军事机构 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

〖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扩大了我国的版图,使西藏地区和台湾地区正式列入中央管辖范围,这才成为了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创立了行省制度,与之能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辖,这为我国现今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叁〗、其中的地方行政制度、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和选官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更为深远。 地方行政制度:主要包括周朝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金朝的猛安谋克制、辽朝的蕃汉分治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的僧官制度、后金和清政权的八旗制度、明清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肆〗、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行省制的特点是:行省具有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比较高行政机构。这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行省制度既使权力集中于中央,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

〖伍〗、蒙元时期各民族的迁徙自始至终都存在着,无论是迁徙的范围还是规模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民族大迁徙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中俘掠、戍守、出仕、流放、有计划迁徙、经商成为六种最主要的途径。诸如成吉思汗在南下进攻金朝的过程中,一次性就将河北10余万户汉等民族迁徙到土拉河流域。

〖陆〗、①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在元朝统一全国的基础上出现的,范围广;②元朝时,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被称为汉人;③最重要的是,元朝时波斯人,阿拉伯人大批迁入中国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的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元朝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第6张图片-文史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怎么回事?

〖壹〗、压制部分贵族的需要。元朝沿用大蒙古国以来的游牧分封制,大量宗室外戚被分封于漠北和东北地区,在中原又各自领有大小不等的份地。对于这些皇亲国戚及其狐假虎威的家臣,一般的地方官府难以治理,非设立位高权重的行省不足以压制。辽阳、岭北两个行省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贰〗、元代的行省制度实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的起源。

〖叁〗、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唐朝实行的节度使导致权利的分散国家动乱、宋朝时期彻掉所有武官官职全部由文官担任又太过绝对。总结历史经验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第二就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元朝时期我国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处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使大权收归中央。

元朝的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元朝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第7张图片-文史

古代是如何划分区域的即行政区域的大小,比如现代的分为:省-市-县-镇...

〖壹〗、山南西道:将原山南道以四川与陕西两省东境作为分界线划分,以西为山南西道。京畿道:分关内道长安附近诸州增设京畿道。都畿道:河南道洛阳附近诸州增设都畿道。道下辖府、州,府、州下领县。639年(贞观十三年),10道统领府、州358,县1551;开元末年(740年),15道统领府、州328,县1573。

〖贰〗、唐、宋、辽、金几代朝廷改用道、府、路的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制度。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每道各辖几十个州。中唐又析置十五道,井与节度使制度逐渐融合。 在道制之外,又有府制。分别设在国内要地和边境地区。北 宋开始,改用路为比较高地方行政机构,分全国为二十三路,下辖府与州。

〖叁〗、县: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县或县级市,有时也相当于现代的市辖区。 州: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地区、州或直辖市。 道: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省或自治区。 路: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省或自治区。

关于元朝的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元朝的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元朝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第8张图片-文史

标签: 中书省 元朝 元朝行省制度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