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日本战舰:“秋津洲”号装甲巡洋舰(日本秋津洲号海警船)

hxj 文史百科 3

本文摘要: 大家好,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战舰:“秋津洲”号装甲巡洋舰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日本秋津洲号海警船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甲午海战中日双方将领及兵役部属〖壹〗、将领的话就那几个了,双方的舰队司令是丁汝昌和伊东祐亨(还是东乡平八郎不记得了),北洋舰队的右翼总兵是刘步蟾,日本...

大家好,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战舰:“秋津洲”号装甲巡洋舰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日本秋津洲号海警船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甲午海战中日双方将领及兵役部属

〖壹〗、将领的话就那几个了,双方的舰队司令是丁汝昌和伊东祐亨(还是东乡平八郎不记得了),北洋舰队的右翼总兵是刘步蟾,日本联合舰队第二攻击梯队的指挥官是伊东还是东乡不记得了。

〖贰〗、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叁〗、梦断甲午年国殇113年前,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两只舰队遭遇了,于是“车错毂兮短兵接”,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这就是中日战争史上著名的黄海海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清政府的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在万顷波涛之中,两军搏杀了近五个小时,北洋海军英勇奋战、视死如归,谱写了甲午战争史上慷慨悲壮的历史悲歌。

〖肆〗、第一,军制 日本人师从普鲁士,在甲午战争之前就已经建立了兵役制度和部队架构。

〖伍〗、林则徐(1785年-1850年),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在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战中捐躯报国的民族英雄--邓世昌(1849~1894)中国清末海军爱国将领,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舰管带。

甲午战争日本战舰:“秋津洲”号装甲巡洋舰(日本秋津洲号海警船)-第1张图片-文史

参加甲午战争的有10位主力舰长,他们后来如何了?

〖壹〗、一场战役的失败,不是单方面可以论对与错的,但是我们仅从10位主力舰长的表现来看,北洋舰队的确是一支非常优秀的舰队。

〖贰〗、第二位丁汝昌,在甲午战争中表现优异,担任黄海海战、威海湾战役和刘公岛战役的总指挥,最终被逼入绝境宁死不降,选取了殉国。

〖叁〗、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

〖肆〗、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伍〗、第四位林永升,他担任“经远”舰的舰长。在甲午战争中,“经远”舰遭到日舰围攻,林永升在激战中壮烈殉国。第五位左宝贵,他在甲午战争中负责防守平壤。经过激烈战斗,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这些英雄们为甲午战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有的甚至为国捐躯。

甲午战争日本战舰:“秋津洲”号装甲巡洋舰(日本秋津洲号海警船)-第2张图片-文史

甲午的中日海军实力对比

日军实力明显强于清军 北洋水师成军的1888年,日本还没有像样的现代化海军。甲午战争前4年,清朝依然占有27000吨比17000吨的海军总吨位优势。但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总吨位暴涨至72000吨,全面压倒清军。而实际参战的两国主力舰队中,也是日本联合舰队以4。

从表面上的实力来看,2军旗鼓相当,北洋水师甚至略强。但是从软实力来看,联合舰队要更强。因为清朝工业较差,北洋水师虽然大都是从欧洲订购的先进军舰,但是自己缺少保养替换零件,年久失修,很多军舰都无法满速航行。而日本的军舰虽然吨位不比北洋水师,但是速度快,而且不少装备了当时比较好的速射炮。

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火炮 鱼雷发射管 总排水量 总兵力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 195 27 2126 15 日本舰队 268 36 3916 2 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4节。

可以说,北洋海军在航速方面不如日本海军,在曾经引以为傲的大口径舰炮和战舰吨位两个方面,与日本海军相比也是远远不如。

甲午战争日本战舰:“秋津洲”号装甲巡洋舰(日本秋津洲号海警船)-第3张图片-文史

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10发9中,炮弹一发不剩,为何日舰就是不沉?

造成北洋水师军舰的航速远不如日本海军,航速不行,海战的机动性就差。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方面清政府北洋水师的炮弹威力不够大,另一方面,所谓的十发九中,应该是不存在的事情,如果真的十发炮弹当中有九发炮弹,命中敌人战舰的话,那么几发炮弹过去怎么着也能够击沉日军的一艘战舰了。

至于没能击沉日本战舰,原因则是多方面的:首先,北洋水师的火炮大多是老式的架退炮,射速缓慢,火力不足。北洋水师的军舰火炮口径虽然不小,大多有200毫米以上主炮。

在炮弹耗尽的危险情况下,为何日舰就是不沉呢?是双方在舰船装备上的巨大劣势,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时代,工业革命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海军在舰船装备上更新是比较快的,每个四五年就要换一代,定远号、镇远号是北洋水师出众的战舰。

实际上日本军舰如此耐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中国的弹药实在是太差了。理论上来说,在甲午海战爆发之前,没人会想到堂堂大清会输给曾经的藩国日本,毕竟摆在日本联合舰队面前的是大清世界第九,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船坚炮利,大清的镇远舰装甲之厚度,站着白白挨上日本旗舰两发炮弹都不会沉没。

最直接的原因是,中日双方海军在武器装备上已经拉开很大差距。受限于军舰制造时的技术条件,北洋海军军舰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3000米,而装备了新式测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

导致在作战时,舰艇要不停的调整船头的位置,大大的降低了作战的效率。自北洋舰队自成立后,就没有进口过一发炮弹。所以的炮弹都是来自天津机械局的制造。由于技术的限制,员工的偷工减料,很多炮弹都不合格,根本塞不进炮膛内。在作战的时候,需要先拿锉刀把炮弹挫规整后才能使用。

甲午战争日本战舰:“秋津洲”号装甲巡洋舰(日本秋津洲号海警船)-第4张图片-文史

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的中方的战败。 甲午战争前夕中日两国的海军1894年清朝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水师舰队。

各国海军得出结论,海战中最重要的是阵型的整齐与协调;纵阵比横阵更适合发扬火力。联合舰队在海战中机动性占有优势,第一游击队编队平均航速达到15海里,海战中进退自如,始终掌握著选取进攻目标与时机的主动权。

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前端的一场激烈海战,意义重大。它是甲午战争的开端,也是北洋舰队全面覆灭的基础。黄海海战其实也标志着当时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曾经强大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没有留下一艘主力战舰。所以黄海海战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皇帝在这场战争之后非常愤怒。

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黄海海战的胜利使日本举国上下欣喜若狂,天皇颁布敕令嘉奖有功官兵,还亲自谱写军歌《黄海的大捷》,歌中唱道:“忠勇义烈之战,大破敌之气势,使我国旗高照黄海之波涛。”而北洋舰队在此之后更不敢出海作战,完全失去应有的战略作用。 北洋舰队黄海战败的直接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指挥失当。

甲午战争日本战舰:“秋津洲”号装甲巡洋舰(日本秋津洲号海警船)-第5张图片-文史

请问中国晚清的北洋海军的主力舰分别能单挑日本联合舰队几艘战舰?

火力足够的话能打3+ 铁甲船和木头船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北洋的主力舰是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似乎是全德国进口,一般炮弹根本打不动;而小日本的船是临时拼出来的,用商船改造的,就像他们在二战时候造的木头航母一样,但速度快。

参加黄海海战的北洋水师有12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是11艘战舰。数量基本相当 北洋水师中有8艘是较强的铁甲巡洋舰,其中定远镇远2艘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战舰。而日本联合舰队,也有8艘是新式的巡洋舰。其中吉野号是当时比较先进的高速巡洋舰。从表面上的实力来看,2军旗鼓相当,北洋水师甚至略强。

武器装备方面:在战舰吨位上:北洋舰队的总吨位是34325吨,日本联合舰队的总吨位是40840吨。在总马力上:北洋舰队的总马力是42200匹,日本联合舰队的是68900匹;编队航速上北洋舰队的航速是10节,日本联合舰队的是15节。

其中定远镇远两艘铁甲战列舰在当时可以说是无敌的。此外还有5艘装甲巡洋舰。以及其他战舰共20度艘。其中10艘主力舰(另有南洋水师借调的2艘军舰)参加了黄海海战。日本联合舰队舰船实力不如北洋水师,但有几艘诸如吉野号这样的新式快速巡洋舰,而且很多战舰装了北洋水师没有的速射炮。

当时,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北洋舰队主要军舰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其实力为当时亚洲第一,全世界排第9名,前8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国、普鲁士、西班牙、奥斯曼、意大利和美国。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

甲午战争日本战舰:“秋津洲”号装甲巡洋舰(日本秋津洲号海警船)-第6张图片-文史

甲午战争日本战舰:“秋津洲”号装甲巡洋舰

装甲巡洋舰 由英国设计,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Yokosuka Navy Yard)于1890年3月开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

黄海海战参战主力舰艇北洋水师12艘,日本联合舰队12艘,双方数量相同。

日本联合舰队装甲巡洋舰:吉野号,舰长河源要一,松岛号,舰长尾本知道,严岛号,舰长横尾道昱,桥立号,舰长日高壮之丞。

北洋的主力舰是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似乎是全德国进口,一般炮弹根本打不动;而小日本的船是临时拼出来的,用商船改造的,就像他们在二战时候造的木头航母一样,但速度快。所以当时很多人认为就像苍蝇蚊子一样应该“啃”不动大清的主力舰--事实也是如此。

法制的日本战舰松岛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1894年9月15日北洋水师主力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陆军4,000人搭乘的5艘运兵船。9月16日北洋水师抵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部分舰艇担任警戒,其馀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下锚。9月17日8时,运兵船卸载完毕。

这样的火炮射速较低。甲午时期,日本装备了大量的速射火炮,所谓速射炮就是管退炮,火炮发射后,炮身不动,身管进行后座,从而提高了射速。相同时间内,日本舰炮发射的炮弹数量是北洋水师的数倍。北洋水师成军后,多年没有进行技术更新,造成锅炉老化,而且还烧的都是劣等煤。

甲午战争日本战舰:“秋津洲”号装甲巡洋舰(日本秋津洲号海警船)-第7张图片-文史

日俄对马海战时日本有多少战舰

〖壹〗、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1舰队第1战队,参加了黄海海战与对马海战。1921年9月1日被列为一等海防舰。1923年4月1日被列为练习特务舰,1945年11月1日除籍。1948年1月15日在佐世保解体。朝日号战列舰是日本1897年向英国订购的一级战列舰,同级共一艘,即“朝日”号(Asahi)。

〖贰〗、另有10艘驱逐舰、8艘辅助船。俄国当时共有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里海舰队、楚科奇舰队(又名远东舰队,后被合并)太平洋舰队及为此专门组建的太平洋第2舰队共7支舰队,其中波罗的海舰队占战列吨位(不含鱼雷艇、补给舰和其他辅助舰只)的7%。

〖叁〗、日俄对马海战是怎么回事 纵观双方战舰的实力对比,应在伯仲之间,日本的朝日级战列舰,排水量一万五千二百吨,航速十八节。三立级战列舰,排水量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吨,航速十八节。而俄国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排水量也有一万三千五百吨,航速十八节,另外一艘列特维赞号,排水量是一万二千七百顿,航速十八节。

〖肆〗、第四战队:(司令官瓜生外吉海军中将),旗舰“浪速”,巡洋舰(浪速,高千穗,明石,对马),其后日本海战前5月24日巡洋舰“音羽”(舰长有马良桔海军中佐)归队。

〖伍〗、月27日,舰队进入对马海峡,爆发了著名的对马海战。 双方各有装甲主力舰12艘,但日舰航速快(18~20节:15~18节),火力也占优势(每分钟日舰可发射炮弹360发、总重量1949万公斤,俄舰发射134发、8190公斤)。除此以外,日俄巡洋舰数量为16 : 8,鱼雷艇数量为69:9,日方均占优势。

〖陆〗、因此也有了东乡平八郎在对马海战中打出的旗语“皇国兴废在此一战”。正是由于上述5个原因,沙皇俄国在日俄战争中输给了日本。但是日本作为胜利者,也同样付出了沉重代价。日俄战争当时花掉了15亿日元,日本还借了8亿日元的外债,这相当于日本当时十年的财政收入。

甲午战争日本战舰:“秋津洲”号装甲巡洋舰和日本秋津洲号海警船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甲午战争日本战舰:“秋津洲”号装甲巡洋舰(日本秋津洲号海警船)-第8张图片-文史

标签: 巡洋舰 黄海海战 海军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